我曾是披頭四:Jimmie Nicol的不幸歷史


在十三天的巡迴行程中,尼科爾成為了全面且稱職的「披頭四」一員。

在十三天的巡迴行程中,尼科爾成為了全面且稱職的「披頭四」一員。


 

文|Mumu Dylan

 

  1964年6月,披頭四狂熱(Beatlemania)的熱潮準備襲捲全球,因為當時披頭四正在籌備前往丹麥、荷蘭、香港、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等地的首次巡迴演出;但就在6月3號樂團出發的前一天,鼓手林哥‧史達(Ringo Starr)突然感到身體不適,送醫院後診斷為扁桃腺炎。由於飯店及表演場地都已經預訂,加上數千張已售出的演唱會票券,樂團經理布萊恩‧愛普斯坦(Brian Epstein)也意識到若就此取消巡演,將會是一場財務浩劫。

 

  於是愛普斯坦決定立刻開始尋覓代替林哥史達演出的樂手,但是究竟要去哪裡找到適合的鼓手呢?因為這個人選不但要具備與世界上最知名的樂團一起參與演出和訪問的能力,還要符合林哥原本的舞臺形象才行。與此同時,愛普斯坦還必須說服另外三名團員接受替補鼓手的決定,否則一切都只是空談。

 

 

  約翰‧藍儂(John Lennon)和保羅‧麥卡尼(Paul McCartney)相繼同意了聘用替補鼓手是必要的事情,但喬治‧哈里森(George Harrison)仍對這個想法猶豫不決。披頭四的御用製作人喬治‧馬丁(George Martin)在後來發行的樂團紀錄片《The Beatles Anthology》裡提到:「樂團當時幾乎要取消了澳大利亞的巡迴演出。喬治‧哈里森是個非常忠誠的人,他曾說:『如果林哥不在樂團裡,那這就不是披頭四了。我不明白為什麼一定得這樣做,要是這樣的話我也不打算去了。』最後我和愛普斯坦積極地說服哈里森,如果他不去將會讓每個人失望,他才願意妥協。」

 

  徵選過程中,一名來自倫敦的24歲鼓手吉米‧尼科爾(Jimmie Nicol),他出色的錄音室作品驚艷了愛普斯坦,而且保羅麥卡尼剛好也知道尼科爾這個人,因為披頭四最近纔看過尼科爾所屬的樂團Georgie Fame and the Blue Flames演出。在加上尼柯爾也參與過Colin Hicks & The Cabin Boys樂團於五O年代末發行的三張單曲。

 


由於原鼓手林哥‧史達罹患扁桃腺炎,吉米‧尼科爾(圖右者)出色的試鏡表現使他被正式聘用。

由於原鼓手林哥‧史達罹患扁桃腺炎,吉米‧尼科爾(圖右者)出色的試鏡表現使他被正式聘用。


 

  經過六首歌曲的試鏡後,吉米‧尼科爾被正式聘用。他被賦予了披頭四的髮型和造型,隔天便收拾行囊坐飛機前往丹麥與樂團會合。而正在醫院治療的林哥,則回憶起自己兩年前取代原鼓手皮特‧貝斯特(Pete Best)的事情,他後來在《The Beatles Anthology》裡說道:「這感覺很奇怪,其他人去演出但卻沒有我。他們決定帶上吉米‧尼科爾,而我感覺他們不再愛我了-我腦海裡充滿著這樣的想法。」

 

  在十三天的巡迴行程中,尼科爾成為了全面且稱職的「披頭四」一員:參加新聞記者會,並享受著樂迷的吹捧和愛戴。尼科爾一共表演了八場演出,還以披頭四鼓手的身份錄製了電視節目。他後來回憶說:「在我成為披頭四的那一日前,根本不會有女孩看我一眼;那一日後,搖身一變與約翰藍儂和保羅麥卡尼共乘豪華轎車。」

 

  隨後林哥史達出院,他立刻前往墨爾本與團員會合,並在6月14號回歸演出陣容。次日,尼科爾以披頭四團員身份完成了最後一次的電視採訪,隨即前往機場孤獨的返回家鄉。臨別前,愛普斯坦給了尼科爾一隻金錶,上面刻著:「從披頭四和愛普斯坦而來,對吉米的讚揚及感謝。」

 


吉米‧尼科爾僅用了短短十三天,便迅速地適應融入披頭四的音樂。

吉米‧尼科爾僅用了短短十三天,便迅速地適應融入披頭四的音樂。


 

  作家吉姆・勃肯史達(Jim Berkenstadt)研究了吉米‧尼科爾的生涯,並出版成暢銷書《The Beatle Who Vanished》,他透露尼科爾曾被視為替換林哥史達的一個優質選擇。「在社交方面,他很迅速地適應融入披頭四的音樂。雖然剛開始在荷蘭和丹麥的演出上顯得有些緊張,只會中規中矩的敲著固定的節奏。但後來約翰藍儂經常轉身,讓吉米看清楚他變換撥弦的情況,使吉米能順利地與樂團同步,因為現場樂迷的高分貝的尖叫聲實在是過於吵雜。這件事也是他做的比林哥史達好的部分。」吉姆說道。

 

  吉姆繼續補充說明:「然後樂團到了香港,接著前往澳大利亞演出,吉米逐漸瞭解樂團需要的元素,開始在表演中加入自己的想法;另外在歌曲結束時,約翰、保羅和喬治分別向樂迷鞠躬致謝,吉米則繼續坐在位置上,隨著樂迷的掌聲即興發揮。這種情況永遠不會發生在林哥身上,因為林哥總是與其他團員同時致謝,而吉米則展現出獨特的風格和做法。」

 

 

  當十三天的美夢結束後,吉米・尼科爾往後的發展並不順遂,他將所有的積蓄投入樂團,最終破產了。緊接著妻子離開了他、孩子跟他不親,他甚至住在母親家裡的地下室。嗜血的媒體也沒有放過他,之前不斷吹捧塑造了他,現在卻見獵心喜的把他打倒,媒體大肆地報導了他破產的新聞。當保羅麥卡尼從報紙上得知這則消息時,曾偷偷打電話給朋友,向他們推薦尼科爾的才華,雖然尼科爾因此得到了一些工作,但他終究沒有擺脫失意狀態,沈溺在毒品的世界裡。

 

  吉米・尼科爾雖然成了披頭四歷史中的一名過客,但保羅麥卡尼卻沒有忘記他。1967年披頭四發行專輯《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保羅麥卡尼所寫的歌曲〈Getting Better〉靈感來源正是尼科爾的口頭禪。因為當年一起巡演,約翰藍儂和保羅麥卡尼時常關心尼科爾如何應付龐大的壓力,他的回答總是那句:「It's getting better」。

 

 

圖片出處

Russell BulletinAdelaide NowSonic more Music@wordpress

收藏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