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位登上臺北小巨蛋的全創作女歌手,陳綺貞帶給我們的不只是青春

在莉莉安年紀還小的時候,那時候的華語樂壇中出現了許多高質量的新歌手,周杰倫、蔡依林、孫燕姿、S.H.E.這些名字佔據了大多數人的青春。在那些年,我們偷偷縮在被子裏,用隨聲聽一遍一遍的重複得播放着他們的歌。


對於莉莉安而言,我的青春並不是這些大熱的流行歌手們,我的青春屬於一個迷人的小女生,她的名字叫陳綺貞。


說到陳綺貞,大衆的腦海裏閃現的第一首歌一定是《旅行的意義》,但莉莉安卻想讓你們聽一首她翻唱的歌曲。



與張雨生的原版不同,陳綺貞這個版本的《天天想你》充滿了小女生的甜美與清新,一如她在大衆面前的形象,一位乾淨、透徹的小清新鼻祖。

陳綺貞,1975年6月6日生於中國臺北,這位哲學系出生的小女生對着音樂、生命一直有着深刻獨立的思考。從她的1998年推出第一張專輯《讓我想一想》到2014年最後一張專輯《偶然與巧合》,只要你仔細去傾聽,你一定能感受到那些歌詞和MV中宏大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感受到她對於人生、社會、尊嚴大大小小的思考。

作爲首位登上臺北小巨蛋的全創作女歌手,陳綺貞帶給我們的不只是青春…


但莉莉安今天不想提及這些深刻的話題,只想和你們說一說那年青春裏我們耳機裏裝過的陳老師。與大衆對於臺灣文化的印象一樣,陳綺貞永遠穿着簡單的衣着,抱着一把吉他,靜靜的站在話筒前,任舞臺的燈光變幻,她只淺淺吟唱着一段又一段故事,總是那樣純真、清澈。

1996年,陳綺貞參加臺灣木船民歌大賽,她的表現引起了伍佰的注意。比賽中,伍佰力排衆議,堅持給陳綺貞頒佈了比賽的第一名,他說:“樂壇缺乏一個拿吉他,又會寫歌的女生。”陳綺貞因此被魔巖唱片簽下,開始了音樂之旅。

作爲首位登上臺北小巨蛋的全創作女歌手,陳綺貞帶給我們的不只是青春…


提起這個時期陳綺貞的音樂,可謂稱得上是首首精品。1998年陳綺貞發行首專《讓我想一想》,2000年《還是會寂寞》問世,2002年《吉他手》出現在大衆的面前。



當大多數人沿着故事的時間軸寫完一首情歌的時候,陳綺貞卻輕掃琴絃,撥動着你的情緒,將你那些心事娓娓道來。

2004年,已經離開魔巖的陳綺貞通過自己的音樂工作室發行了《after 17》、《旅行的意義》兩首單曲,一首《旅行的意義》傳唱至今,成爲了大衆心中文藝女青年的代表性作品。

作爲首位登上臺北小巨蛋的全創作女歌手,陳綺貞帶給我們的不只是青春…


記憶回到蟬鳴聲響起的那個午後,教室裏嬉笑打鬧着,莉莉安接過了同桌遞來的一隻耳機,把頭埋在高高疊起的書本里,靜靜的聽完了一首歌曲。在陳綺貞的音樂裏,沒有那些矯揉造作的愛恨,沒有那些信誓旦旦的夢想,她只是把一個個故事揉碎,編製成一段段心事緩緩道來。

這或許就是陳老師給我們帶來的意義,她不僅推開了一個“文藝青年”的時代,更是給了那個懵懂無知的我們一個投放心事的地方。

2009年,她成爲了第一位登上臺北小巨蛋的臺灣全創作女歌手。



當這個戴着機車頭盔的小女生用近乎撒嬌的甜美聲音唱着《旅行的意義》的時候,莉莉安彷彿看見了那時候渴望着周遊世界的自己。無論她年歲幾何,在她的嗓音裏,你始終能聽見永遠昂揚的少女氣息,牽動着俗世裏慢慢長大的你我,前往更光明的前方。

正如她在《太陽巡迴流水賬》中寫的,“也因此更能理解,在演出的時候,或是當所有人興奮狂high的時候,偶爾也會看到表情木然的臉。那些帶着些許心事,獨自來看演唱會的人那些觀衆席中落單的空位,也一樣在經歷他們自己深刻的人生。”

作爲首位登上臺北小巨蛋的全創作女歌手,陳綺貞帶給我們的不只是青春…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和陳綺貞這樣的人成爲朋友是什麼樣的體會?”其中得分最高的回答中說道,“在她身上可以看到夢寐以求的生活狀態。”

或許這就是陳綺貞帶給我們的意義,她永遠在我們的青春裏陪伴着我們。



果醬音樂原創文章文:骨頭架



收藏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