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心的歌正在全球性地退流行?
高情緒價向的歌曲在北歐傾向以大調寫成,但在亞洲卻可能同時以大調或小調來進行。
一般人對和絃情緒的傳統認知基本上是這樣:歡愉的大調伴隨著激勵人心的歌詞,而陰鬱的小調則配上悲傷深沉的歌詞。
英國《皇家學會開放科學》(Royal Society of Open Science)於11月15日新發表的研究證實了此觀點,不過也提到了一些特例。這篇以李歐納‧柯恩(Leonard Cohen)經典歌曲〈Hallelujah〉歌詞爲題的論文《The minor fall, the major lift》,分析了歌詞與大小調在不同地理區域、音樂類型和歷史時期的組成模式。
印第安納大學布魯明頓校區的研究人員分析從1950年以來,全球音樂家所創作的各類型歌曲(如搖滾、流行、龐克、金屬、R&B和宗教),以九萬多首英文歌曲爲樣本。他們評估歌曲使用的和絃,並採用社會科學量表對歌詞的情緒向性(emotional valence,指正面或負面情緒)進行判斷。該量表根據情緒向性將222種不同的詞彙評爲1至9分。例如「愛」是一個高情緒價向的詞,評價爲9;而「痛苦」是一個低情緒價向的詞,評價只有1。
研究結果證明,傷心的歌似乎正在全球性地退流行。雖然從1950年至2010年間,低情緒價向的歌曲(陰鬱曲調和悲傷歌詞)變得日益普遍且受歡迎,但近年這類歌曲卻變得越來越少。研究人員沒有解釋爲何高情緒價向的歌曲明顯增加,只說明還需要更多的研究佐證。
雖然傷心的歌在過去數十年變得日益普遍且受歡迎,但近年這類歌曲卻變得越來越少。
爲了獲得更廣泛的結果,研究人員也比較了亞洲、澳大利亞、北美、北歐和西歐地區的歌曲。他們發現亞洲歌曲具有最正向的歌詞內容,而北歐音樂家則長年傳達出陰鬱的歌曲內容,這種傾向可從韓國熱情歡快的K-pop和瑞典獨特的死亡金屬樂看出。
不過,歌詞情緒與特定和絃之間的關係並非全球通用。舉例來說,高情緒價向的歌曲在北歐傾向以大調寫成,但在亞洲卻可能同時用大調或小調來進行。而音樂類型的分析結果則不太令人意外:金屬與龐克樂通常比其他類型具有更陰鬱的歌詞內容,頻繁使用「痛苦」和「死亡」等字眼;而六O年代的宗教歌曲和經典搖滾樂,則經常使用像「讚美」和「愛」等高情緒價值的詞彙。
由於該研究分析的所有歌曲皆用英語寫成,其他音樂家以母語或其他語言寫作的歌曲不一定能反映出相同結論,因此仍無法下定論認爲音樂的情緒向性是文化導致。
圖片credit:
emmiegrn@flickr
文字:https://www.mplus.com.tw/article/1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