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歌手》:高音不是萬能的,沒高音是萬萬不能的

我喜歡看電影,尤其在從事音樂相關專業後,電影就成了我最重要的文藝消遣、欣賞、享受項目了。《泰坦尼克》、《變臉》、《大兵瑞恩》、《黑暗騎士》、《盜夢空間》……都是深深吸引、感動、震撼我的作品。每次被各種好片爽完了以後,我便陷入了思考:這些好電影裏,到底誰更好一些呢?如果他們都好,那他們分別好在哪個方面?彼此有什麼區別?我該怎樣找到更多的好電影?如果異性第一次來我家看電影,我該選哪部片子呢?如果我被流放到荒島上,只能選十部電影伴隨我的餘生,我會……

這些問題一直困擾着我。我也曾試圖對自己心中的好電影進行一些分析,試圖總結出一些共性,比如主演男帥女靚,故事曲折動人,場面宏大震撼……然後就會發現,這種分析要麼可以馬上找到反例被我自己迅速否決,要麼只是我個人的一廂情願,而對他人完全沒有說服力。論壇的電影討論貼也讓我看得雲裏霧裏,常常是兩方雞同鴨講進而升級到攻擊謾罵,有些評論固然精彩,但往往是用感受、情緒引發觀衆共鳴,難以提煉出適用範圍更廣的原則。

直到我看到,一個個優秀的電影(評論)人如何用深入淺出的語言解構電影,讓我大概明白了鏡頭語言、敘事結構、表演方法、構圖規律、色彩體系這些電影的基本構成原則,更讓我似懂非懂間,瞭解到那些曠世鉅作的偉大之處。若不是被他們帶到樂山、摸到腳趾,我永遠體會不到那樽大佛到底有多高、有多美。謝謝你們。

要想明白「爲什麼」,必須先知道「是什麼」。音樂亦是如此

好了回到我的主場,也可以視爲另一篇文章了

無論對於樂音還是噪音,音高(Pitch)和頻率(Frequency)都是聲音最基本的屬性之一,這本不需要贅述。但我見過太多人,在沒有把音高搞明白之前,就開始大談演唱技巧如何如何,情感表達意境傳遞如何如何,而爲數衆多的沉默看客,更不免被搞得雲裏霧裏似是而非。

物質決定意識,事物客觀運動引發人類主觀情感,價值判斷必須基於事實分析,否則豈不是本末倒置?我懷着平和、溫馨的心情,以及不強烈的使命感,和一些喜歡避重就輕的朋友們做一個小小的了斷,與更多對音樂心存疑惑的朋友們做一次小小的分享。

————

振動產生聲音,物體振動的頻率決定了聲音的音高,這些乾巴巴的東西自己去查,我就不羅嗦了。人耳可聽頻率範圍爲 20 ~ 20k Hz,約爲 10 個八度(兩個音的振動頻率相差 1 倍時,其音程爲一個八度)。但實際上人耳隨着年齡的增長和聽力永久損傷,可感知的頻率範圍是不斷下降的,同時在極高極低的頻段,聲音會很刺耳、或過於低沉,不適合作爲樂音出現在音樂創作、演出當中。掐頭去尾,剩下的七個多八度,大致與鋼琴的音域相符合。

那麼我們怎麼標記鋼琴上的 88 個鍵呢?

首先,我們把一個八度內的 12 個琴鍵劃爲一組,每相鄰兩個琴鍵的音程都是一個半音。那麼一個八度內有七個自然音(白鍵),由低到高分別爲: CDEFGAB,還有五個變化音(黑鍵)。如圖:

88 個鋼琴鍵,兩邊的四個零碎音不算,共有七個完整八度(零三個音,88 = 12 * 7 + 4)。這七組八度分別名爲「大字一組」、「大字組」、「小字組」、「小字一組」、「小字二組」、「小字三組」、「小字四組」。如下圖:


命名規則很無厘頭吧?每一個學琴的孩子都是這樣認爲的。所以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使用更簡便的音高標記方法,即:用字母標記音名,用從 1 到 7 來標記八度位置。比如中央 C(五線譜中高音譜號的下加一線),就是從左往右數第四組八度的 C,標爲 C4。 以此往上下遞推。詳見下圖:


索性連頻率對照表也給了吧,徹底展現我 nerd 的一面。

看完了?喘口氣。我這麼體貼,不會騙你們看完枯燥的規則後,再讓你們自己琢磨玩法的。

以流行男歌手爲例,先給你們列幾個參考音域找找感覺:

楊臣剛《老鼠愛大米》C3 - F4
黎明《今夜你會不會來》A2 - F4
鄭智化《星星點燈》B2 - #F4
花兒《喜唰唰》#C3 - #F4
男聲上不了 G4,只能耍耍嘴皮子、玩玩小曖昧、講講小故事,基本跟激情絕緣。就像 1 米 70 的演員,就算 9 頭身模特比例,肌肉練到爆,也演不了超人,因爲觀衆的本能擺在那,你糊弄不了。G4 都穩定不了的男聲,不是明星就是音樂人。

G4 / bA4 的質量,基本算是歌手的專業技巧分水嶺,在這個水平線上的人很多,不一一列舉了。

接着看:

齊秦《無情的雨無情的你》 B3 - A4
孫楠《你快回來》E3 - A4
周華健《花心》D3 - A4
張信哲《愛如潮水》#G3 - A4
這已經進入歌手級別了。別小看 G4 到 A4 這一個大二度的差距,人聲對這個音區非常敏感,而且處在混聲帶,從 G4 開始就可以增加假聲比例了。音高衝到 A4 後,音色會明顯變亮,這種飽滿的燦爛感保證了他們在高潮時能產生足夠的衝擊力。以上四位雖然音高不是特別出衆,但勝在完成得好,所以聲音質量明顯提升了幾個檔次,徹底拉開了和普通人的差距。

再往上——

竇唯《Don't Break My Heart》#F3 - B4
汪峯《春天裏》B2 - B4
趙傳《我是一隻小小鳥》A3 - C5
楊宗緯《洋蔥》G2 - C5
達到了這個高度的高音,本身就帶有耀眼的光芒,爲音樂提供強大的推力(而不需要作曲者、編曲者絞盡腦汁去思考怎樣通過伴奏聲部的對比去強化高潮)。不是說達不到這個高度的人技術就一定不行,但達到這個高度的歌手,不僅有好技巧,更有好本錢。

再往上——

陶喆《就是愛你》#C3 - bB4,假聲到 D5
周杰倫《發如雪》#F3 - B4,假聲到 #D5
丁武《飛翔鳥》bB3 - A4,假聲到 G5
林志炫《Opera》全假聲 bD4 - bA5
假聲的引入,對音域是一個極大拓展,但弊端在於:1、要改變發聲位置,所以旋律線需要跳過換聲點,犧牲了連貫性;2、假聲的音色偏女性化,對歌曲整體氛圍有要求,不事宜表現雄性色彩過於濃重的作品。3、控制難度高,穩定度差。所以上述四首歌,要麼假聲只作爲高潮點綴,要麼就徹底作爲非常規唱法,劍走偏鋒。

——

參照給完了,咱們當然要結合一下《我歌》第二季裏選手們的表現來鞏固一下剛纔講到的知識點。翻回去從第一篇開始看,我在每首歌前面列出的音域,可不是用來湊字的。(注:此前文章中音高標記有幾處筆誤。知乎專欄文章已修改,微信無法修改已發文章,不一致處以本帖爲準)

張宇:

E01:《月亮惹的禍》F3 - G4
E02:《我是真的愛你》F3 - G4
E03:《袖手旁觀》E3 - G4
E04:《Harder to Breathe》#F3 - #G4
E05:《迷迭香》F3 - A4
E06:《離愛不遠》F3 - #G4,假聲到 bB4
E07:《不要來找我》#F3 - G4
E08:《祝你幸福》F3 - F4
除了《迷迭香》最後有一個 A4,《離愛不遠》裏有一點點假聲,其他的都在#G4,G4,E08 甚至 還出現了一個 F4。音域上來講是大短板。音域窄了,很多有表現力的歌就沒法選,導致整個人聲表演的空間都跟着壓縮。這些只能靠選歌、編曲、斟酌演唱細節等方式來彌補(還有主持與賣萌)。所以八期了,只有兩次得第四:一次跳挑逗拉丁,一次唱英文搖滾。另外此前他和動力火車飆高音的視頻我看了(多謝評論及私信告知的朋友們),他的 bB4 還是可以的,但不知道持久力如何,一首歌裏能唱幾個。在 #C5 的時候破的。應該是年輕時還能飆,到現在隨着年齡增長音域下降了。

韓磊:

E01:《等待》E3 - A4
E02:《嫂子頌》E3 - A4
E03:《可愛的一朵玫瑰花》D3 - A4
E04:《暗香》B2 - G4
E05:《千言萬語》C3 - A4
E06:《天邊》B2 - A4,假聲到 E5
E07:《愛的箴言》C3 - #G4,假聲到 #D5
E08:《送別》B2 - G4
紙面上看,韓老師的音域並不比張宇寬多少,但:1、韓磊發聲方法中,共鳴比例比較高,音色更純淨;2、韓磊在全音區的音色變化都遠較張宇豐富,尤其是高音區的弱唱;3、假聲一出,技巧分瞬間爆表。所以韓老師八期節目下來,除了 E05 在編曲處理上稍弱落到第 6,其他時候沒出過前四。尤其是 E08,儘管高音只給了個 G4,但其精髓之處在於把聲音在中低音區(前半部分和最後,在 C 調的段落)實現得同樣純淨、空靈、富有彈性。弱別人所不能弱,才能製造出巨大的段落反差,從而形成無人匹敵的藝術衝擊力。

曹格:

E01:《背叛》#F3 - C5,假聲到 E5
E02:《我很醜但我很溫柔》bA3 - #C5
E03:《The Greatest Love Of All》G3 - B4
高音本來就比較單薄,在選歌和處理上也有失誤,綜合造就了淘汰。像《背叛》,高音本來很加分,但副歌非常泄氣,C5 那麼高的音,天然的氣勢,都被旋律走向、節奏佈局、和聲連接等等綜合作用,抵消得大半了。倒是《The Greatest Love Of All》,放鬆後,即便最高音比前兩個低不少,但整體效果好了很多。

張傑:

E03:《勿忘心安》F3 - bE5
E04:《聽你聽我》B2 - B4
E05:《Black Or White》E3 - D5
E06:《我的未來不是夢》A3 - B4
E07:《無情的情書》E3 - F5(厲害!)
E08:《夜空中最亮的星》C3 - A4,G5 純假聲
看這音域,張傑確實有驕傲的資本,但資本如何轉化成收益,考驗人的智慧。我不覺得張傑的音色單薄是劣勢,周杰倫還薄呢,陶喆也不厚,音色沒變化,就用處理來實現變化唄,又不是都得跟韓磊那樣音色七十二變。張傑的毛病在於賣弄,也不管主歌副歌,開嗓就開始加顫音裝飾音:「我會技巧我會技巧」,類似的還有「我有高音我有高音」以及「我懂編曲我懂編曲」,等等,浪費一手好牌。

品冠:

E05:《掌心》D3 - G4
E06:《我不難過》#D3 - F4
E07:《我不願讓你一個人》B2 - #G4
E07 的《我不願一個人》裏 #G4 其實只有一個,剩下絕大多數高音僅僅到#D4。藝術上再怎麼處理也彌補不了技術不達標,各位自己體會去吧……

滿文軍

E07:《我需要你》E3 - A4
E08:《不願一個人》G2 - G4
之前提到,滿文軍的音色、音域比壯年時還是有下降的,比如《我需要你》,自己的歌還降了半音,《不願一個人》儘管看紙面上音域寬,有兩個八度,但低音的 G2 只是碰了一下,質量很差,穩定的低音實際上已經到了 E3,而高音僅僅到 G4,整個演唱技巧上只能說不失分,完全不能彌補上選曲和編曲的失誤。

————

感覺如何?什麼?覺得我什麼都沒說?你們是不是看我前面分了檔次,就等着我從 0 到 100 打分了? nonono.... 我怎麼會那麼簡單粗暴。聽音樂這麼個人的事情,怎麼能任由別人擺佈?我所做的,不是替你判斷,而是告訴你一些你(可能)不知道的判斷技巧和思考角度,從而(有可能)提高你對音樂的判斷力。不一定能說服別人,但至少不會自相矛盾,對麼?

演唱是藝術與技術的結合。藝術表現需要相當程度的技巧作爲基礎,但純靠技巧又不能代替藝術表現。音高,又只是發聲技巧中的一個方面。想用一句話概括音域與唱功的關係……只能說,對立統一。

一個人唱得好是因爲他能唱高音?不完全是。

一個人能唱高音所以他唱得好?不一定。

一個人唱的好不好,跟他能不能唱高音有沒有關係?關係很大。

今天的作業是:把女聲的部分整理了,自己體會一下。



via 鄧世擇.zhihu

收藏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