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orgio: To Be Number One
天氣越來越熱,世界盃的氣氛越來越濃。每一屆世界盃、歐洲盃就像是一條條年輪對於奔波在紛繁世界的我們而言,就像是一條條年輪,鐫刻着我們飛逝的生命。
一首好聽的主題歌會讓世界盃增色不少。像1998年 Ricky Martin 的《The Cup of Life》以及2010年 Shakira 的 《WAKAWAKA》,都像是給世界盃的記憶,抹上了額外一層光暈。而這兩天剛剛聽到 FIFA 發佈的2014巴西世界盃主題歌《We Are One》,實在是遜色太多。真的……不好聽。無論競賽結果如何,未來對本屆世界盃的回憶,總會因爲這不給力的主題歌,多少附帶上些小小的遺憾。
借這個機會和各位朋友聊聊 1990 年意大利世界盃的主題曲《To Be Number One》,以及作曲者 Giovanni Giorgio Moroder(喬瓦尼·喬奧吉·莫羅德),一個在N個領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就的意大利作曲家。
90年世界盃主題曲就是出自他手(下面視頻是開幕式現場演唱的意大利語版《意大利之夏》,而英文版則是《To Be Number One》)
優雅而狂野的《意大利之夏》,和戈耶切亞、斯基拉奇、以及馬拉多納的「上帝之手」,共同留在了我們的記憶裏。
但這並不是 Giorgio 在賽事主題曲上的 Number One,此前被薩馬蘭奇譽爲史上最成功奧運主題歌的1988年漢城奧運會主題歌《Hand in Hand》(手拉手),也是出自 Giorgio 之手:
《Hand in Hand》
風格是不是很類似?合成器和失真吉他的比例如此恰當,兼顧了當時風靡世界的搖滾樂和電子樂,但又沒有喧賓奪主,整個歌曲保持了相對主流的流行風格,以及雄壯、激昂和勵志感。 Giorgio 真是把握風格的大師,怎樣在兼顧主流聽感的同時融合好新銳風格元素?Giorgio 值得每一位主流與非主流風格音樂人鑽研分析學習。
Giorgio 的成就遠不止如此,他在影視配樂方面也非常厲害,拿過三次奧斯卡獎。
比如這首在90年代各類奧斯卡金曲碟中必然收錄的《壯志凌雲》主題曲《Take My Breath Away》(帶走我的呼吸),阿湯哥的成名作啊
另外兩項奧斯卡獎來自他爲電影《Midnight Express》(午夜特快列車,1978)和《Flashdance》(閃舞,1983)創作的配樂
流行音樂領域 Giorgio 同樣精彩。還記得前一段我寫的那篇講 Funk 音樂的文章嗎?裏面提到的大美女 Donna Summer,就是 Giorgio 一手打造的
把 Disco 放慢,一方面還能保持跳舞音樂的律動,展現 Donna 妙曼的身材,另一方面還可以和抒情歌的感覺融合起來,讓詞曲旋律更加挑逗誘人。跨界創新很多時候就是這麼一層窗戶紙,捅破了就是大師,但大多數人分不清那是紙還是牆。
當然,Giorgio 能捅破這窗戶紙,也是有多年積累的。他雖然早年在意大利發過一些單曲和專輯,但66年就到了柏林,當時世界的電子音樂中心。一方面在創作上和電子音樂共同發展,另外他開的錄音棚「Musicland Studio」是當時歐洲頂級的錄音棚之一,許多大牌如 Led Zeppelin, Queen, Elton John 都會專程奔赴柏林,去 Giorgio 的錄音棚裏製作新專輯。(當然,吸引後面兩位的,還有柏林繁多的 Gay Bar)
Giorgio 的經歷基本就倒敘完了,他的傳奇音樂事業基本可以概括爲:1940年出生的他,60年代自己搞電子音樂,70年代當Disco金牌製作人,80年代搞影視音樂,接近90年代時開始涉獵大型體育賽事主題曲。跨度相當之大。
另外,Giorgio 可以算是一位「中國人民的老朋友」了。1993年北京申辦2000年夏季奧運會時,Giorgio 就創作了一首《Good Luck Beijing》(好運北京)作爲申辦曲。2001年北京申辦08年奧運會成功後,Giorgio 又創作了一首《Forever Friend》(永遠的朋友),被選爲北京奧運的宣傳曲之一。平心而論,1993年 Giorgio 的名氣和創作實力均處在巔峯,而零幾年時,Giorgio 已經六十多了,身份名氣還在,但精力不免下降,《Forever Friend》只能算中平之作,沒被選爲主題歌也是情理之中。
就在去年,Giorgio 還和 Daft Punk(蠢朋克)在其專輯中合作了一首單曲《Giorgio by Moroder》,而此張專輯在2014格萊美上大放異彩,狂攬四獎。而這首《Giorgio by Moroder》可以視爲73高齡的 Giorgio 的星路回顧,9分多的曲子中,前兩分鐘幾乎都是 Giorgio 的獨白,講他的少時夢想、音樂歷程、藝術觀點,然後逐漸淹沒在夢幻的 Disco 音樂中。(強烈推薦!一定要聽!)
這一段獨白如此美好,我忍不住把全文拿來與你們分享:(括號內是我的翻譯)
When I was fifteen, sixteen when I started really to play the guitar. I definately wanted to become a musician. It was almost impossible because the dream was so big. I didn't see any chance because I was living in a little town, I was studying.
And when I finally broke away from school and became a musician.
I thought "well now I may have a little bit of a chance" . Because all i really wanted to do is music and not only play music. But compose music.
(當我十五六歲時,我開始認真地學吉他。我很想成爲一名音樂家,但對於成長在小城鎮的我而言,這個夢想遙遠而渺茫。我努力學習,爾後退學成爲了一名音樂人。
我想「現在我總算有點機會了吧」,我不想只當個歌手、樂手,我想做音樂,我想,創作)
At that time, in Germany, in 69-70, they had already discotheques
So I would take my car, would go to a discotheque and sing maybe 30 minutes
I think I had about 7-8 songs. I would partially sleep in the car
Because i didn't want to drive home and that help me for about almost 2 years to survive.
(當時在德國,69-70年時已經有了一些 Disco舞廳,我開車去那裏,每晚唱半個小時。我當時有7、8首歌,有時會睡在車裏。我當時以此爲生在柏林生活了兩年,因爲我不想回家。)
In the beginning, I wanted to do a album with the sound of the 50s, the sound of the 60s, of the 70s and then have a sound of the future.
And I said: "Wait a second?I know the synthesizer, why don't I use the synthesizer which is the sound of the future."
And I didn't have any idea what to do but I knew I needed a click so we put a click on the 24 track which then was synched to the moog modular. I knew that it could be a sound of the future but I didn't realise how much impact it would be.
(開始,我想用50年代的音色做專輯,然後就是60、70年代的音色,最後我決定用未來的音色創作。然後我突然想「等等,我會用合成器,爲什麼我不用合成器來製作屬於未來的音色呢?」
雖然我沒什麼靈感但至少我需要一個節拍器,然後我就把一個節拍器打點的聲音錄在了24軌磁帶上,然後我把它同步到了 Moog 合成器上。我知道這是一個屬於未來的音色,但我當時根本沒意識到這將會怎樣影響到後來的音樂。)
My name is Giovanni Giorgio, but everybody calls me Giorgio
(我的名字是喬瓦尼·喬吉奧,但人們都直接叫我:喬吉奧)
Once you free your mind about a concept of harmony and music being correct, you can do whatever you want. So nobody told me what to do, and there was no preconception of what to do.
(一旦你超越了和聲與音樂領域裏那些所謂的「正確的概念」,你可以做任何你想做的。沒人告訴你該做什麼,也沒有任何先入爲主的規則。)
這就是 Disco 與電子樂先驅,影視配樂大師,Songwriting 巨匠,意大利國寶級音樂家:Giovanni Giorgio Moroder
部分音樂已經制作成蝦米精選集《Giorgio Moroder: To Be Number One》。
from:音樂 · 進行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