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也有小圈子:爲什麼朋友間的音樂喜好相似?


你那充滿戲劇性的週末就是如此開始的:你朋友對你車上的“2014夏季潮歌精選″ 播放列表讚不絕口,結果你們邊開着車轉悠邊大聲唱着歌。接着,你們去到一個燒烤趴,你便被推薦爲派對的音樂主持人。隨着派對的進行你開始進入狀態,隨後便放了一些逼格較高的音樂。然後某位朋友的朋友的朋友走過來稱讚你的品味,你們兩個便開始搭訕談論起音樂來了。不久之後,你們開始轉向別的話題,便在那裏聊了好幾個小時彷彿相見恨晚。

音樂是有化學效應的,它在保持友誼及建立新友誼上都具有催化作用。但科學至今尚未能解釋清楚音樂對於建立社會人際關係的影響力。Petr Janata說“時至今日,人們尚未感知到音樂對人類社會有着深遠的影響。”但這並不意味着我們對於音樂的影響一無所知。至少從80年代末開始,就不斷有研究人員在探索音樂是如何影響人們的社交生活的。

許多研究通過調查及對照實驗來證實一件其實明顯的事情——人們通過音樂來表明自己的身份。在2007年的一個調查實驗中,研究人員讓互不認識的陌生人相聚在一個房間裏,並要求他們去互相交談彼此瞭解對方。通過分析數據後,研究人員發現迄今爲止最爲常見的話題是關於音樂的喜好。另一個2003年的調查,通過一系列的實驗來證實人們是如何將他們的音樂品味及個性聯繫在一起的。“你喜歡的音樂類型和你的個性之間存在着很大的聯繫。”Janata說道。

另外一些研究發現,人們很容易以他人的音樂喜好爲依據來判斷分析性格特徵。還有一些研究訪問了調查對象,讓他們描述不同音樂風格愛好者的性格特徵。結果發現不同音樂風格愛好者的性格特徵,確實都有那麼一套不變的規律。一個研究指出,榜單歌迷們經常被形容爲外向的人羣。另外一個研究也指出,大部分人認爲重金屬樂迷是脾氣暴躁的人羣。也有研究指出,古典樂迷們更容易被認爲是一羣較爲保守古板的人羣,他們會更樂意去品味一杯美妙的紅酒而不是抽一根大麻煙。

以上泛泛的概述並不能證明這在所有的情況下都成立。在一個1989年的研究(paywall)中,要求男人和女人評價潛在的約會對象。玩重金屬的人,這些傢伙欣賞喜歡古典樂的女人。(毫無疑問這是高雅和智慧的象徵)

地點也是一個影響因素:以公衆的視角來看,很難想象兩個分別在墨西哥和在康涅狄格的的墨西哥流浪樂隊的樂迷會許多共同點。

人們通過音樂展現他們的個性,並且以他人的音樂喜好(比如通過他人的音樂播放列表)來判斷他人的性格。然而,這怎麼能夠適用於友誼和愛情呢?直接通過音樂來看懂一個人,這樣真的合理嗎?

在2001年,一羣研究人員着手研究音樂是否真的具有魔力去吸引擁有同樣價值觀的人聚集在一起。研究人員召集了許多成對的大學生,他們被隨機地分配作爲彼此一兩個月的舍友。他們讓每一個學生描述他們的音樂品味並且填寫一份調查報告來判定他們的價值觀。同時,每個小組會被問及他們有多喜歡自己的室友,並且被要求評價他們的價值觀如何如何相似。

在控制了例如年齡差距,學習的科目等干擾性因素之後,研究者發現喜歡那些能夠並立的音樂口味例如搖滾,流行,以及其他西部音樂流派的人傾向於分享他們相似的價值觀,並且更加社會化地接近彼此。(這個研究同時包括各種流派例如韓國流行樂,中國京劇,電影原聲。但它們與價值觀和喜好並沒有強烈的相關。)

如此種種的研究都強有力地顯示出人們選擇音樂品味相投的人做朋友,但是在我們確切地弄清楚之前還需要做更多的研究。不過毫無疑問,音樂在人們的生活中是一個相當強大的推動力。不論你調高音量或是獨自歌唱,不論你十分投入地去欣賞音樂,或者只是把它當成工作時沒大妨礙的背景音,你對音樂的選擇都在向周圍的人展示着你自己,甚至於比你自認爲的人格和價值觀還要真實。

科學家們對於音樂在人們社會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還有很多需要了解,Janata這樣說道。“音樂是某種讓大腦深深沉浸並且願意投入精力在其中的東西,因此這是需要被瞭解的重要現象。”

 

來源:wired.com   By:Nick Stockton   原文鏈接

翻譯:xDopeKidx

編輯:能小毛 via 音樂人攻略

收藏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