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过一种清贫而精致的生活
穿着John Lewis连锁店的牛仔裤(118英镑/条),开着福特或者丰田自驾旅行,沿途在Waitrose吃午餐,间或欣赏高速公路上的风景;落住乔治王朝时代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城堡酒店(200英镑/晚),小栖片刻,再漫步到维多利亚时代巴洛克风格的餐厅里吃海鲜大餐(80英镑/人)……这种如牛奶广告里为奶牛搭建的草原生活,固然潇洒惬意,却不是每个人都能消费得起的。好比“金钱买不到快乐,不过假如能让我背对着自己的海景豪宅,在沙滩上喝上一口玛格丽塔,显然更容易让我快乐起来”——这句资本主义国家的流行谚语所定义的“快乐”,也许是真的,却并不一定适用于所有的人。
在英国,且不说海景豪宅,就是拥有一套用来度假的小别墅,年收入至少也要超过6万英镑,95%的人对此望尘莫及。年收入超过3万英镑的中产阶级也只占10%。年收入达不到18600英镑的低收入人群,占47%,有三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年收入1万英镑以下。
“清贫”不是一种选择,但是“精致”却可以成为一种选择。如果你不幸被制造成那并不富裕的90%,至少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为自己的人生带来90%的快乐。以下是我在过了很多年的清贫生活之后,逐渐领悟出来的心得。
第一:尽量让房间“家徒四壁”
买不起大房子和昂贵的家具?那么不防学习日本禅室的极简风格,给自己创造一个“家徒四壁”的环境。“物品简化”是一门高度取舍的艺术。音乐和视频不占空间,所以它们可以保留下来;如果能在图书馆里借到书,就尽量借,这也是让图书馆这种珍稀动物能活下去的唯一方法;至于廉价拙劣的家具,大减价扫货回来却永远只穿过一次的衣服鞋子,恶俗的旅游纪念品等等,都可以扔掉。当东西扔得差不多的时候,一种叫做“空”的境界,就会悄然无声地进入到你的内心里。英国佛教大师Ajahn Brahm曾说:“只有空灵,才能安静。”西方的设计师在这种观念的基础上发展了一种叫“Lego”的家居风格,即把琐碎之物尽可能地收纳到壁橱之内,只留下一两件精美而实用的物品。当你在不断舍弃的过程中,终于摆脱了恋物症的纠缠,你就不会整天为买不起这个和那个愁眉苦脸了。
第二:拒绝速食食品
在英国,所有人都知道M&S超市的食品质量好,据说牛肉和羊肉都来自没有注射过荷尔蒙的小牛犊和小羊羔,所以价格当然不菲,1.8英镑只能买到100g牛肉,1.85英镑也只能买到100g苏格兰三文鱼等等。然而买不起绿色食品,并不是吃速食食品的理由。
为了让穷人离不开速食食品,生产商用香精添加剂,过量的盐分和糖分,再加上低价等促成各种上瘾因素,让很多穷人欲罢不能,越吃越胖,越胖就越缺乏精力和体力,最后逐渐对自己的存在失去信心。
戒掉速食食品的唯一方法就是亲自动手,自己下厨。我的好朋友Katie,收入不高,却是朋友圈公认的美食家,她和英国作家Jack Monroe是朋友,Jack曾靠《1英镑过一天:低价美食烹调法》一书而名声大噪并上了《时代周刊》,随后成为英国穷人的代言人,英国绿党的中坚力量。她们都是那种可以把茄子做成鱼翅,把月亮做成芝士的女人。Katie把大量的时间花在种菜,做菜,酿酒,自制面包蛋糕和各种果酱上。在M&S,1.44英镑只能买到100g的巧克力橙子蛋糕,而她自己做的大蛋糕,每只预算都不会超过3英镑。
第三:坚持锻炼身体
锻炼身体,就像自己动手做菜一样,都是不需要大量的思考,验证,推理和计算,就可以实现的事情。想过精致生活,必须得有一副健康的身体。每天坚持慢跑一到半小时,或者做一个小时瑜伽,尽量骑自行车出行,能游泳的地方就不要坐船(重兵把手的英吉利海峡除外)……日积月累,总有一天你会脱离这副悲苦,肥胖,酸痛满满的皮囊,变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第四:让自己爱上艺术
在英国,插花课和制陶课每节要50英镑,比30英镑一节的钢琴和古典吉他课都要昂贵。但是学会欣赏插花,陶艺,钢琴和古典吉他却并不一定需要交学费。当别人都在处心积虑地想多赚一点家用和奶粉钱的时候,你若能停下来,走到公园里去看花,或者在经过别人家的花园时,多看几眼别人的花,就已经迈过了艺术那高高在上的门槛。
第五:不做无意义的旅行
没钱旅行?那就不要旅行。葡萄牙作家Femando Pessoa一生都没有离开过他生活的道拉多雷斯大街。
意大利画家Giorgio Morandi 也一辈子没有离开过意大利。像那种带领4000大军游罗浮宫的土豪式旅行,或者在希腊的Kos岛一边海喝,一边抱怨“叙利亚和阿富汗难民如何把希腊海岛变成贫民窟”之类的仇恨旅行,还是不要参与为好。伍迪艾伦说:“金钱买不到快乐,但是金钱可以买到高品质的杯具,”说的正是如此。
第六:读书,读书,读书
最后,多读书吧!读书不能帮助你致富,却能帮助你理解这个世界的贫困成因,让你不再对自己失望,让你不再以贫为耻。
(原文刊载于《欧也》,转载请获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