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聽馬世芳講述青年李宗盛的故事


1

馬世芳是臺灣音樂圈中的重要作家與廣播人,現任News98電臺節目主持人、五四三音樂站站長。《聽說》是爲馬世芳量身打造的視頻節目,每一集由一首歌或一位音樂人出發,串起臺灣歷史或當下的人物、故事,展現各個時期青年人的思想、生活。


馬世芳的母親是資深廣播人陶曉清,因爲家庭的緣故,馬世芳比其他人更容易深入臺灣音樂人的幕後生活。《聽說·青年李宗盛》不是馬世芳第一次以李宗盛爲主題的節目。馬世芳與李宗盛是極好的朋友,兩個人時常一起做節目。馬世芳的文章中經常提及李宗盛以及他的音樂理念。


《生命中的精靈》是李宗盛第一張也是唯一一張個人專輯,之後出版的都是合輯抑或演唱會專輯,在“臺灣流行音樂百張最佳專輯”評選中,《生命中的精靈》高列第五位。縱觀臺灣的“民歌運動—流行音樂工業”的幾十年的歷史變遷,李宗盛以及《生命中的精靈》起着承前啓後的作用。


1986年,一個二十八歲的青年,出版了生命中的第一張個人專輯。他的A面第一首歌唱到:你現在是怎樣的心情呢?是歡喜悲傷?還是一點點不知名的愁?如果是,請進來我的世界稍做停留。是的。後來千千萬萬的聽衆,都跟着這個聲音,進入了他的世界。而且不只稍做停留而已。


下面我們來聽馬世芳講述青年李宗盛的故事:

2

差生李宗盛

李宗盛的少年時代成長過程是很不容易的,因爲他書念得很不好。李宗盛的父親在臺北的北投開一家瓦斯行,李宗盛的母親是一位老師。作爲老師的孩子,從小的壓力是很大的。因爲學校老師都會說:你媽媽是老師,爲什麼你念得這麼糟糕?你媽媽是老師,爲什麼你考試考不好?


所以,從小李宗盛就一天到晚受盡了這些大人的冷眼。他回憶他整個成長的過程,從小學到中學到補習到念五專,有十幾年的時間,李宗盛被不斷地提醒說:你將來不會有什麼搞頭,你功課不好,你就是這麼糟糕,你不會有什麼出息,以後我看你就繼承你老爸的瓦斯行,大概就這樣了吧。


李宗盛在那段時間裏面不斷地被打擊,他對自己真的沒有太多的信心。那到底還能夠幹嘛呢?他就想我真的有這麼差嗎?我應該有一些想法是可以落實變成什麼事情的吧。後來他終於找到了那個什麼,他確定他要走音樂這條路。當他確定這個志向之後,他的明新工專也不要念了,就自動申請退學。所以他真正的正式的學歷,只有國中畢業。


李宗盛在這段時期,他已經開始嘗試要寫歌。當然一開始的作品都不是很成熟。但是,在他的第一張個人專輯《生命中的精靈》,整個專輯的最後一首壓軸曲,這首歌叫〈一個人〉。這首歌就是他在明新工專唸書的時候寫下來的,那一年他才十七歲,這首歌是一首蠻悲壯的作品。他說當年寫這首歌是他念明新工專一年級的時候,中秋節收假要回學校了,深夜下着雨很冷,年輕的小李淋着雨,一路往前跑啊,覺得前途茫茫。於是有了靈感寫下了這首歌。


一個人獨自在漆黑的夜裏奔跑

這樣的感覺壓得我不知怎麼纔好

一個人在愛人與被愛中苦惱

這樣的事情並不是每個人都碰得到

我並不知道我做得不好

我並不在乎我做了多少


李宗盛的十七歲是哪一年?1975年。就在這一年,這個在臺北的中山堂,臺大農化系的畢業生楊弦,辦了一場現代歌謠創作發表會。而且之後出版了一張叫做《中國現代民歌集》的唱片,點燃了校園民歌的燎原大火。


就在這個同一時刻,一個遠離臺北菁英藝文圈的這麼一個落魄的小子。這個小城少年李宗盛,把他自己狼狽的青春寫成了歌。這首歌還要再等上十來年纔會正式發表。而且,他會接下來一步一步地,改變中文流行音樂的歷史。並且徹底改變中文流行音樂這個行業。


怎樣的答案

才能讓大家都覺得好

我並不知道我做得不好

我並不在乎我做了多少 

3

阿宗三件事

我童年記憶中的李宗盛是這樣的,他很會講笑話,然後他那個樣兒就很逗趣。但是我現在回想起來,我童年看到的那個小李,我覺得他是在用不停地取樂別人,來掩飾心裏的那一種自卑感。因爲當時進進出出我們家客廳的那些民歌手,很多都是臺大的學生、淡江大學的學生。那李宗盛他的書念得沒那麼好,所以跟這些人在一塊兒,我想多多少少會有一點自卑,覺得你們書念得很好,我念書實在是不行,那我能夠怎麼樣在這羣人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當年民歌運動的後期,家母陶曉清女士她組成了民風樂府這個團體來主辦民歌的演唱會。當時甚至一度有這樣的打算,想要來組一個管弦樂團固定地爲民歌演唱會來伴奏。那個時候要人沒人、要錢沒錢。但是李宗盛自告奮勇,願意接下這個民風樂府管弦樂團總監的職務。明明沒有錢,明明沒有人,他也天不怕地不怕,還寫了個企劃書,說我們可以想辦法去募款,想辦法訓練人才,有模有樣地做了一個企劃。當然這個事情後來沒有成真,但是你可以感覺到,小李在那個時候,就有很大的企圖心,而且並不會畏苦怕難。


1989年,李宗盛已經是天王級的製作人。他服務的滾石唱片出版了一張叫做《新樂園》的合輯。這張唱片,他們請來所有滾石旗下的男性創作歌手,然後呢,讓他們每個人寫一首歌,不限任何主題,只要能夠扣合當下的個人狀態,這首歌交出來也不用考慮市場。這張專輯收錄了好幾首相當厲害的歌,其中李宗盛交的這首歌叫做〈阿宗三件事〉。這首歌是三段式的歌,分別是寫給自己新生女兒的〈純兒〉,還有寫給歌迷的〈你說你喜歡我的歌〉,以及回顧自己青春時代的〈往事〉。這三段內容各自獨立,但是連串成一首歌。李宗盛在這首歌后面寫了一段感言,關於〈往事〉這一段,他是這麼說的,他說:也許是初爲人父的關係,最近我一直回想一些往事,一幕幕從腦海中浮掠,過去的種種不復再回,卻時時刻刻激勵我寫下〈往事〉這個片段。提醒各位,還記不記得曾經有過的奮鬥和志氣。

 

我是一個瓦斯行老闆之子

在還沒證實我有獨立賺錢的本事以前

我的父親要我在家裏幫忙送瓦斯

我必須利用生意清淡的午後

在新社區的電線杆上綁上電話的牌子

我必須扛着瓦斯

穿過臭水四溢的夜市


那個時候,李宗盛常常一邊要去臺北西門町的民歌餐廳要去走唱,一邊要幫他老爸送瓦斯。所以他就必須把瓦斯桶綁在摩托車的後面,然後揹着吉他,就這麼危危顫顫地騎着摩托車,穿越北投的大街小巷。送完了瓦斯,然後再揹着吉他,趕赴西門町的民歌西餐廳現場要去賣唱。這首歌唱的就是那段日子的故事。


我必須利用生意清淡的午後

在新社區的電線杆上綁着電話的牌子

我必須扛着瓦斯

穿過臭水四溢的夜市

這樣的日子

在我第一次上綜藝一百以後一年多才停止


綜藝一百是當年臺灣最受歡迎的電視節目,是張小燕主持的。所以上了綜藝一百,就表示你真正進了娛樂圈了,算是個明星了。雖然這明星的等級是有差別的,但總算是進入這個圈子了。

4

從小李到大哥

李宗盛作爲創作歌手的身份出道是比較晚的。他最早嶄露頭角,恐怕還是以唱片製作人的身份。1983年的時候,他終於有機會試試自己已經醞釀了很久的這門手藝,就是做一個唱片製作人。1983年,民歌手鄭怡,當年曾經唱紅了〈月琴〉這首歌,感動了萬千青年的這位女歌手,她要出版第一張個人專輯。當時拍譜唱片簽下了鄭怡,並且找來了侯德健要幫鄭怡當製作人。那當時李宗盛跟鄭怡在一塊,他們是男女朋友,所以李宗盛也就陪着鄭怡去開會,開會在旁邊旁聽。


那個時候小李在歌壇是沒有什麼江湖地位的,所以這個唱片圈的人也不是太把他當一回事。但李宗盛回來就會跟鄭怡說:小妹啊,我跟妳說 ,要是我來做這個唱片的話,我不會這樣做,我會那樣那樣那樣。但是說歸說 ,他不是製作人,所以鄭怡就聽聽算了。沒想到,誰都沒想到,1983年6月,侯德健沒有跟任何人說,就在兩岸隔絕的年代,一個人偷偷地從香港進入了中國大陸。當時在臺灣我們說侯德健這個叫“叛逃”,但是在對岸那說的是“龍的傳人迴歸祖國”。總而言之,侯德健就這樣撇下了一堆爛攤子,跑到大陸去了。哇!鄭怡這下子傻了,整個拍譜唱片的人也都傻了。怎麼辦呢?這時候拍譜唱片的楊嘉就想到,這個小李好像對鄭怡的唱片蠻多想法的,雖然沒有經驗,不然就找小李來試試看,要不要來試試看製作鄭怡的專輯。李宗盛聽到有這樣的機會,義不容辭馬上就接下來了,並且他製作了鄭怡的《小雨來得正是時候》這張專輯,變成了1983年全臺灣最暢銷最成功的專輯之一。這張專輯也是李宗盛他作爲歌手,應該說是他站到舞臺上面去作爲歌手,出道的第一首代表作,就是他跟鄭怡兩個人對唱的情歌,這首歌叫做〈結束〉。


每一個夜晚

每一次分手

總是沒有淚水

沒有盡頭

你到底要什麼

你從不對我說

難道就是這樣地結束


製作鄭怡這張專輯的時候,李宗盛二十五歲。在這個時候,李宗盛也儘可能地多接不同的案子,接觸不同的領域。他認識了臺灣新電影的一批新銳導演,像侯孝賢、像萬仁,他開始試着做電影配樂。李宗盛做的第一部電影配樂,是侯孝賢導演的《在那河畔青草青》,後來他也替《風櫃來的人》寫了主題曲。他也替侯孝賢編劇 ,萬仁導演的《油麻菜籽》寫了蔡琴演唱的那首主題曲。


接下來呢,他應邀參與了在滾石唱片製作的三毛作品第十五號《回聲》這張專輯。然後在李宗盛二十七歲這一年,他製作了當時有着全方面才女這樣氣場的張艾嘉她的個人專輯《忙與盲》。張艾嘉在出版《忙與盲》這張專輯的之前,她的上一張作品是羅大佑製作的《童年》。所以你知道李宗盛要接下來的這個位置壓力是非常沉重的。但是他替張艾嘉,真的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是嘔心瀝血地,去做出一張現在聽還是非常非常厲害的專輯。


慢慢地李宗盛作爲製作人,這樣的角色和實力獲得了更多人的肯定。李宗盛當時他立定志向,要在這個行業走下去,他曾經說他很清楚當歌星只能當一時,但是做幕後可以做一輩子。所以在第一張專輯,當時的新聞資料裏面他就用斗大的字印着:李宗盛是誰呢?他非明星,非偶像,他是一個工作者。一直到現在,碰到年輕人對這個行業有興趣,李宗盛都會問他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你要做一個表演者?還是要做一個音樂人?在他心目中,表演者跟音樂人這兩個身份是不見得同一回事的,而做音樂人,也就是他在他的第一張專輯內頁提到的,作爲一個音樂工作者,這個事情值得投入一輩子。

5

光芒萬丈的 “我 ”

李宗盛在出版《生命中的精靈》這張專輯的時候,已經二十八歲,而且已經在音樂圈奮鬥了好些年。這張專輯在1986年正式發行,《生命中的精靈》整張專輯只有八首歌,這八首歌收錄了他當時和侯孝賢合作的《風櫃來的人》電影的主題曲,但是其他大部分的歌曲,都是他寫給同一個對象的情歌。當時李宗盛要追一個女孩子,沒能追上,苦苦追求,吃了很多的苦頭,後來是很挫折的。所以這裏面有期待、有怨恨、有失落、有款款的深情,還有自嘲都全部都在這段關係裏面,他就把這段感情化做這幾首歌,寫成了這麼一張唱片。


我所有目光的焦點

在你額頭的兩道弧線

它隱隱約約它若隱若現

襯托你  襯托你靦腆的容顏


當時在滾石和李宗盛同事的張培仁,他也是後來李宗盛歌曲裏面提到的我的弟弟藍迪。張培仁曾經回憶說:那個時候,大家都還年輕 ,二十幾歲,張培仁常常就到北投李宗盛他老爸的瓦斯行樓上那個房間去陪李宗盛。那個時候李宗盛還住在爸媽家,李宗盛就在那個小房間裏面彈着吉他,寫着這裏面的歌,一首一首地寫。


張培仁在旁邊聽他唱這些歌,或者等他寫這些歌,百無聊賴,就在旁邊一個人打電動玩具,玩着玩着李宗盛就說:Landy 我這個歌寫好了,唱給你聽。張培仁就,好,唱吧。李宗盛就開口唱了,一首一首地唱,唱到動情處,往往潸然淚下,無法唱完整首。


這張專輯是這樣,從生活的經驗,從一場相當失敗的戀愛裏面,提煉出來的一首又一首光芒萬丈的歌。《生命中的精靈》這張專輯,在臺灣流行音樂史的位置爲什麼這麼重要?不只是因爲李宗盛後來變成了大師,其中一點特別重要的是,這是一張關於小我的專輯,我們在講羅大佑,我們在講侯德健的作品,在講蘇芮的第一張個人專輯,這些劃時代的鉅作,裏面都有着那種大我的影子,有那種集體主義的氣場。但臺灣要慢慢地從集體主義的時候,走向個人主義的時代。


李宗盛的歌全部都是講小我的故事,講個人的生活,小情小愛 。這個生命經驗,這種小小的幻滅,小小的期待,小小的失戀,小小的愛情。但是李宗盛總有辦法能夠從這些生命中的細細瑣瑣,雞毛蒜皮的東西里面找到詩的光芒。他能夠把這些私我的小小的情感,寫出具有史詩一般的普遍感染力的作品。在李宗盛這張專輯之前,至少就我個人所知,中文流行音樂史上,從來沒有出現過像這樣把一首首的情歌展露出來的同時,就是也在展露,往自己的內在深處不斷挖掘,然後做自我暴露這樣的事情。挖得這麼深,坦白得這麼徹底,如此坦蕩,如此真誠。


6

那些年抄在信紙上的李宗盛

這張專輯每一首歌,我們都可以單獨拿出來論述,但是我想再特別提一提,另外一首歌就是〈你像個孩子〉。


而寫歌容易

寫你太難

怕如果寫了

因爲想要你而有的苦苦堅持

就要被你 

通通發現

被你通通發現


之前,誰寫過這樣的歌詞啊。這句子很長,但是這句子裏面的呼吸吐納,起承轉合,是嚴絲合縫,一絲不苟的。前面的這些長句子和後半首歌短句子的排比,剛好又是一個對照。然後你知道這張專輯發行到現在這麼多年了,後面的這幾句歌詞,我認爲仍然是直擊人心的。當年多少人把這這幾句歌詞,抄在了分手信裏面。


工作是容易的

賺錢是困難的

戀愛是容易的

成家是困難的

相愛是容易的

相處是困難的

決定是容易的

可是等待 是困難的

 

7

和自己賽跑的人

《生命中的精靈》是李宗盛生命中特別重要的專輯。他在後來回憶這張專輯的創作寫下了這樣一段話,他是這麼說的:


在出版《生命中的精靈》的時候,不知道怎麼搞的,心裏面總有一種,敬告諸親友我來了的感覺。很有一種非要努力向前,不然就前功盡棄的味道。十足反應我在剛進入這個行業時候的心情,好像有了一個好的開始,而前途還不是很確定。今後要更加努力,一定要讓別人不停地一直不停地看得起。


這個是李宗盛在入行初期的幾年心聲。李宗盛就以這張專輯作爲創作歌手的身份被大家認識。之後,他又陸陸續續寫出了許多改變中文流行音樂史的作品。而且他也時不時地會在爲別人打造暢銷金曲之餘,也爲自己寫一些誠誠懇懇的,內省式的往自我深處挖掘的歌曲。


1988年的時候,李宗盛又寫了一首歌,〈和自己賽跑的人〉。這首歌第一句就唱到,親愛的藍迪我的弟弟,你很少贏過別人,但是這一次你超越自己。這藍迪就是張培仁。張培仁在1990年代初期的時候,創辦了魔巖唱片這個品牌,曾經掀起中國搖滾的滔天巨浪。


有沒有發現〈和自己賽跑的人〉和李宗盛2013年發表的新歌〈山丘〉在主題上有互相呼應的部分?在〈山丘〉這首歌裏,李宗盛唱的是,要向命運的左右 ,不自量力地還手,直至死方休。當然這個還更悲壯一些。從三十歲的時候他唱,前方沒有終點,奮鬥永不停息。到他五十幾歲近六十歲了,他唱不自量力地還手,直至死方休。幾十年就這麼過去了,從小李到大哥,他始終是那個和自己賽跑的人。


青年李宗盛(上)


 

青年李宗盛(下)

收藏

我来回应